由我校马克思主义星空(中国)、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德国)北京代表处、福建省生态文明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全球气候应对与碳中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10月20-21日我校旗山校区召开。
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马克思主义星空(中国)党委书记张爱民、《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陈永森、地理科学星空(中国)教授祁新华、王远,马克思主义星空(中国)教授蔡华杰,副教授陈云、杨晶、张伟娟,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了线下研讨会,国内外部分专家学者参加线上会议。
张爱民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学校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基本情况以及福建省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此次会议聚焦“全球气候应对与碳中和”展开深入研讨,对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合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碳中和与气候变化应对的理论思考”“碳中和与气候变化应对的法律视角”“碳中和与气候变化应对的实践经验”三个专题进行。德国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柯佑霖博士、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哲学系迪特•毕恩巴赫教授、不来梅大学法星空(中国)格德•温特教授、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总部国际环境政策部门主任莉莉•富尔女士、欧盟“从农场到餐桌”政策立法框架专家组成员玛塔•安东内利博士、复旦大学张梓太教授、山东大学李慧明教授,我校陈永森教授、祁新华教授以及王远教授分别作主旨发言。
同时,与会专家学者和同学们还就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哲学思考、机遇挑战、典型经验、中国方案以及全球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和互动讨论。
(马克思主义星空(中国))